生物技术重构北京现代农业 创新保障粮食安全
去年以来,全球食品价格飞速增长,在几个月的时间里,玉米价格增长了80%,奶粉增长了90%,水稻增长70%,粮食安全危机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第二届生物技术与农业峰会·北京"在京隆重召开。出席峰会的各国专家认为,籽种产业处于农业价值链的上游,在世界农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加大在籽种产业的科技创新,是缓解粮食安全危机的重要途径。
1、生物技术创新关系国家粮食安全
历史经验证明,粮食是初级产品,是国民消费的必需品,粮食生产和价格上的微小变化,都可能对经济社会产生显著影响。可以说,粮食安全问题深切关系国家前途,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能否全面展开。专家认为,农以种为先,良种对于农业增产的贡献率达到40%左右。因此,籽种产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着一个国家农业发展的水平。现代生物技术的引入使得籽种产业跨入全新时代,大幅提升了育种的效率、多样性和准确性,不断推动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
各国出于保障基本粮食供应的目的,一直都很重视籽种产业发展,特别是对种质资源这一重要战略资源的控制。一批跨国公司通过大投入获得的良种,控制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在美国,先锋种子公司和孟山都的种子公司的市场份额占到2/3;在西欧,玉米种子市场的80%由6大种子公司占有。
在我国,农业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同样受到了高度重视。自我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的重大科技专项启动以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生物科技成果开始涌现,这一切都充分表明我国政府对农业生物技术发展的高度重视。专家指出,在看到我国种业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应注意到,与世界一流的公司相比,中国种子产业发展的水平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特别是在种子质量、技术推广服务等方面有较大差距。国际上大型跨国种业集团如杜邦、孟山都、先正达等以其优势技术和雄厚的资金进入我国育种行业和种业市场,外资企业蔬菜种子经营量已控制了我国蔬菜种子50%的市场。
2、首都生物技术创新平台成效显著
北京种业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发展,特别是"种子工程"的实施,使种业科研、基础设施、种子贸易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步。早在2005年,在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倡议下,北京就以农业新品种选育为出发点,广泛凝聚科技资源,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由52家单位参加、18家中央单位参与、4家国外合作单位参加的开放的北京农业育种基础研究创新平台。目前,该平台聚集了7位院士和国内外450名高水平专家,对农业育种领域的重大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进行攻关,培育出了抗旱玉米、超高产II系杂交小麦等一批新品种,获得了丰硕的成果。专家认为,这得益于平台开创了一种创新、高效的共享网络合作研究模式,能实现高起点、高水平、跨学科的集成式创新研究。
此外,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科技专项的启动后,我国对转基因研究成果的要求已由过去的基础研究转向新品种的应用和推广,这客观上要求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将已有研究成果,向应用试验研究领域拓展。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北京农业生物技术种业孵化器应运而生。针对"中间实验、环境释放"等生物技术育种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孵化器整合先进技术,建设共性、公用服务设施。同时,采用"建管分离"的新型管理机制,实现孵化、展示功能与籽种研发、田间实验一体服务,研究探索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新模式。
仅看到成绩是不够的。专家提醒,在世界各国及全国都在发展籽种产业的背景下,北京籽种产业急需提升核心竞争力,进行产业升级。目前北京发展籽种产业存在三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方面,需要进一步整合北京丰富的科技资源,提高种业科技资源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将北京建成育种中心;第二,科研、生产、服务结合不紧密,现代化籽种产业体系尚待建立;第三,籽种产业经营规模较小,尚未全面进入到全球籽种产业链中,需由分散的小规模生产经营向专业化的大中企业或企业集团转变。
3、创新提升籽种产业核心竞争力
为提升北京籽种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等有关部门启动了首都籽种产业发展科技行动。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党组书记、副主任杨伟光透露,下一步北京将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推动研发、生产、交易齐头并进。
在研发方面,北京将秉承以机制创新推动技术创新的理念,继续完善科技创新平台的这一卓有成效的研发创新机制,并大力培养高层次研发人才队伍,以提高北京的自主创新能力,每年至少推出30个作物及动物新品种(品系),为籽种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源动力。
北京下一步将致力于把自身建设成为国内外种业公司研发总部的聚集地。有关政府官员表示,为打造种业企业集群,提高在京种业企业的竞争力,北京市将以国际合作为突破点,制定招商引资政策,以科技资源招商的方式,吸引更多的国内外高水平种业公司落户北京,在京建立总部及研发中心。同时,北京将着力促进本土高成长种业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实现科研成果、资金、人才优势的组合,加强企业自身创新能力、发展能力的建设,并鼓励企业进行有效的产业组合和联合,增强单一个体的产业竞争力。
此外,北京将致力挖掘种业市场潜力,建设种业交易中心,为国内外种业企业来京发展提供展示交流平台。北京将整合已有资源,发挥顺义区2009年将建成的世界花博会场地--鲜花港的作用,将种业交易中心的功能设计与鲜花港的功能设计相耦合,建设2万平方米的种业交易中心,为北京籽种产业的发展提供条件基础。专家预测,届时北京种业中心年交易额可达100亿,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大发展。
最终,生物技术领域的创新将重构北京都市现代农业,缓解国家粮食安全危机,满足农民增收、企业发展、社会进步的需要。专家预测,到2010年,北京将成为全国的育种中心、展示中心和交易中心,最终发展成为亚太籽种产业的创新服务中心和世界主要种源中心。